空间科学研究院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威海)
 首页  研究院概况  科研团队  攀登团队  学科交叉  人才引育  规章制度  快速通道  English 
  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首页 > 科研团队 > 科研团队 > Content
 
行星科学课题组
2020-05-07     (点击: )

凌宗成,教授,国家“万人计划”自然科学类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017),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山大齐鲁(仲英)青年学者教授。担任国际地质拉曼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嫦娥三号、四号科学应用核心团队成员(副组长),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中心行星光谱与空间天气分中心副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月球科学与比较行星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深空探测与行星科学,研究方向为行星遥感与光谱学、行星地质与环境演化、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等。系统开展了嫦娥工程探测数据、阿波罗月球样品、火星陨石及模拟盐类等研究工作,牵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火星环境模拟科学实验舱,利用嫦娥三号“玉兔号”月球车数据在“广寒宫”发现月球新型玄武岩,获评2015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等20余项课题,至今已在Nature Comm.、JGR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论文被引900余次。

行星科学是研究太阳系行星及小天体起源与演化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嫦娥工程和火星探测为标志,月球与深空探测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全面建设航天强国,2030年前我国将陆续开展嫦娥5-8号、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木星系穿越等重大深空探测任务,行星科学目前面临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本课题组从行星遥感数据解译、行星样品实验室分析、行星探测光电载荷研发、行星数据系统(PDS)开发等四个方面组织科研工作。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行星表面/次表面物质成因和地质演化为主题,采用国内外行星探测特别是我国自主返回的遥感和就位探测数据解译行星物质成分分布和地质演化规律,利用各种高精尖实验设备分析陨石和返回样品,同时根据科研需求组织技术队伍研发行星探测光电载荷,开展行星数据系统(PDS)开发和数据共享服务。

课题组将围绕我国深空探测任务,聚焦行星表面物质遥感与实验室光谱学联合研究组织和凝练科研队伍,打通“探测载荷-数据/样品 -科学研究”的行星科学与探测研究全链条,实现自主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建设国际一流的行星科学团队,为我国行星科学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行星科学与探测全链路”发展思路

数据解译:围绕行星探测返回数据的解译,侧重行星光谱和影像

样品分析:返回样品 + 月球、火星、小行星陨石 + 行星模拟样品

探测技术:拉曼光谱 + 红外光谱 +LIBS 光谱 + 行星电学载荷

数据共享:行星数据系统(PDS)开发与共享平台

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网站https://pds.wh.sdu.edu.cn/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