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下午,第462期山东科学大讲堂——“火星探秘”系列科普报告第3、4讲:“中国的火星探索”、“太空观测之挑战”在青岛天泰山成功举行,同步进行了线上直播。
本两讲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刘勇研究员与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的杨林副研究员,针对近年来中国对火星的探测及其标志性成果、人类在太空观测的成就与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普报告,并与现场与线上观众进行了问答互动,报告主持人为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天文学会理事长陈耀教授。同时报告还在山东天文学会Bilibili视频号、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与录像回放。本次活动也是纪念中国天文学会成立100周年和庆祝中国天文日的系列科普活动之一。

“中国的火星探索”报告从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谈起,进入太空时代后的中国航天事业逐步发展,我国首个行星探测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取得圆满成功并获得重要成果。报告科普介绍了火星探测的难度、我国开展火星探测的重要性及意义、目前取得的成果及未来载人登火的愿景。
“太空观测之挑战”报告从我们为什么要在太空观测的问题说起,科普介绍了人类在太空观测领域取得的成就、卫星对地对天观测的优异效果及其在军事民生与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应用,重点阐述了我国在太空观测领域的探索及其技术难点,引导观众一起探索太空观测领域的诸多挑战。
报告最后两位报告人与线下线上观众进行了充分的问答与交流互动。报告带领观众一起走近深空探测与宇宙太空探索,科普了相关科学技术知识与前沿进展,激发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天文宇航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大讲堂报告现场照片


线上直播截图
第462期山东科学大讲堂的主题为“火星探秘”,主要内容为围绕我国近年来在火星与空间探索领域的前沿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巨大影响,邀请国内及省内著名科学专家与科普大咖,开展系列高级科普报告。讲堂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主办,山东天文学会、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承办,威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山东大学天文协会、天泰泰幸福协办。
本期讲堂于2022年9月18日、10月9日和10月30日分别于威海市科技馆、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青岛天泰山成功举办共3次4讲,邀请来自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的天文与空间科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与科普大咖开展精彩系列讲堂报告,同时同步进行了多平台线上直播。报告线下总受众近300人,线上观看人数逾2000人次,并充分问答讨论交流互动,取得了很好效果。前两讲报告还作为2022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在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平台申报。

照片、图:天泰泰幸福、任大勇
文案撰写编审:曹晨
附:报告回放
“中国的火星探索” 刘勇 研究员(中科院国家空间中心)
视频链接:https://mpvideo.qpic.cn/0bc3paak2aaagyamhec7yjrva6gdvv4ablia.f10002.mp4?dis_k=9cc3e88184f452030d3fec999d34e206&dis_t=1667270179&vid=wxv_2644194461421371395&format_id=10002&support_redirect=0&mmversion=false
“太空观测之挑战” 杨林 副研究员(山东大学)
视频链接:https://mpvideo.qpic.cn/0b2eyaajqaaaraaoq2k77vrvbqgdtdaabgaa.f10002.mp4?dis_k=921361249751b3357944172b56acc63f&dis_t=1667270179&vid=wxv_2644202940475342848&format_id=10002&support_redirect=0&mmversion=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