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课题组召开工作会议,全面回顾了2022年度取得的工作进展,并部署了新一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课题组组长史全岐教授主持会议,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总结了2022年度的主要进展:(1)课题组完成多项研究成果,包括以团队成员为第一作者接受Nature Physics论文1篇,首次发现地球等离子体层中存在月球潮汐信号,拓展了我们对地月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他行星系统中卫星和行星的相互作用过程。(2)在人才引育方面,成员获批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获评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位,并引进教育部讲席教授1名、国家基金委外国优青1名、外籍教授1名,培养毕业生获批学校特别资助博后及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等。(3)课题组联合校内外交叉团队共同组建的空间粒子辐射探测实验室,承担了某航天部门中子剂量测量技术项目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目前已经完成了样机制作,处于测试阶段;将搭载近地轨道卫星的高能带电粒子与中子探测载荷已交付,正处于上天前的调试阶段。
会议进一步部署了新学年的工作计划:(1)确定了新学期各种讨论会的实施形式和时间,讨论并规划了科研工作的重点课题;(2)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3)推进组员本年度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国际学术论文发表的工作;(4)明确了空间粒子辐射探测实验室下一步工作计划,加强与校内外各单位的专业团队进行密切合作,进行探测仪器的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地球与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中。


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课题组创建于2013年,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四位教授(其中两名外籍教授)、二位副教授和副研究员、两位外籍研究科学家、三名博士后和多名硕博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课题组紧密围绕地球与行星空间中太阳风与磁层作用的关键问题,利用多个卫星和地基设施的数据,研究太阳风物质和能量向地球与行星磁层的输运过程,同时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如太阳风和地球风与月球的作用、行星与其天然卫星的相互作用等。近年来课题组承担了多个相关国家基金课题以及国际合作基金。此外,课题组密切结合深空探测需求,与院内外电子信息、核天体、半导体材料等团队密切交叉合作,实施空间粒子辐射探测的仪器设计、测试和分析工作,助力 “太阳爆发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攀登计划创新团队建设,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空间强国和深空探测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林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