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研究院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威海)
 首页  研究院概况  科研团队  攀登团队  学科交叉  人才引育  规章制度  快速通道  English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Content
 
空间科学研究院行星科学课题组召开2023年新学期工作研讨会
2023-02-23     (点击: )

近日,空间科学研究院行星科学课题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了新学期工作研讨会。会议主要回顾了课题组成员在2022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2023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研讨和部署。会议由课题组PI凌宗成教授主持,课题组全体教工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对2022年的重要工作进展进行了总结。(1)科研平台和项目方面:课题组申报的“威海市光谱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2022年度新增国家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面上和专项项目课题3项;(2)科研成果方面:课题组牵头完成了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参与编制完成了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揭秘了月球南极-艾肯盆地成分异常区成因,基于嫦娥五号样品揭示了月球年轻玄武质月壤的独特太空风化特征和暴露年龄,基于天问一号探测数据揭示了火星乌托邦着陆区化学成分特征和水蚀变作用历史,2022年度在Nature Astronomy、Science Bulletin、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6篇,部分成果受到央视、山东卫视等媒体报道,入选山东大学2022年度“十大新闻”;(3)人才培育方面:付晓辉副研究员入选山东大学仲英青年学者,乔乐副研究员入选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博士生曹海军获得国家奖学金;(4)其他方面:课题组代表山东大学再次申请获批嫦娥五号3份光片样品,参与编制完成了《威海市山体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图集。

会议对2023年主要工作进行了讨论和部署:(1)深入学习和发扬“探月精神”,聚焦探月四期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扎实攻关;(2)加强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实验研究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数据解译工作,优化提升分析测试实验平台,争取更多特色研究成果;(3)凝心聚力开展行星科学方向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与培养工作。会议还对课题组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安排。

最后,课题组PI凌宗成进行了总结,2023年团队将继续坚持面向国家深空探测重大战略需求,强化“自觉”意识,踔厉奋发,埋头苦干,要凝聚“能干事、干大事、干成事”的信心,扎实推进国家重大项目攻关工作,稳步提升团队在先进光谱技术、遥感数据解译和行星样品研究等方向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为我国的深空探测事业持续贡献山大力量。

山东大学行星科学课题组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把服务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摆在首位,深度参与了嫦娥探月工程、天问行星探测等国家重大深空探测任务,长期参与相关工程任务的科学目标论证、着陆区预先研究、探测数据科学解译及有效载荷研发等工作。课题组现有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仲英学者、未来学者等在内的固定成员10余人,研究生近30人。课题组主要以行星物质成分探测与实验研究为特色,依托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中心行星光谱与空间天气分中心等平台,建有行星数据系统(PDS)实验室、行星物质与环境模拟实验室、行星载荷研发实验室、月球样品实验室,陆续承担了40余项科研项目,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Astronomy、EPSL、JGR、Icarus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作者:凌宗成、陈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