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间科学研究院实测天体物理课题组在闻天楼南208会议室召开了新学期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22年课题组各项工作与成绩,安排部署了2023年重点工作。会议由课题组组长(PI)胡绍明教授主持,课题组全体教师与天文台全体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胡绍明教授首先对2022年度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总结。(1)课题组历时两年多攻关研制,高质量完成了承担的空间碎片重大项目研制任务,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新的研制任务的论证;(2)课题组在活动星系核光变、双星、空间碎片研究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进展;(3)实验室建设取得成效,历时近5个月完成了校内天文台东西两个圆顶的更换、1米望远镜的升级、观测控制系统的升级、室内的粉刷,完成了新疆慕士塔格观测站平移顶的建设,完成空间碎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并投入使用;(4)天文台科普工作成绩显著,获评2021-2025年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入选“‘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
会议对2023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1)组织好空间碎片研制任务的研究工作,继续开展好其它相关研究工作;(2)待天气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快完成新疆慕士塔格观测站平移顶的调试及设备安装工作,力争尽早将望远镜投入观测运行;(3)深入推进与国家天文台在司天工程项目上的合作,有序推进1米大视场望远镜的建设工作;(4)天文台运行设备越来越多,建设、观测、运行任务越来越重,会议明确了天文台岗位分工、责任分工,将所有仪器设备落实到人、岗位职责落实到位,着重强调了实验室安全工作,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会议上课题组各位教师也对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人才引进与培养、设备建设运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研究生培养、天文台科普开放等工作一一进行了发言、集思广益,会议进一步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保证新一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空间科学研究院实测天体物理课题组由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研究生组成,课题组具体负责天文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课题组一方面开展天文学的基础前沿研究,同时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空间碎片监测研究、小行星防御和监测研究。课题组将立足学科特色、聚焦融合创新,乘势而上、勇毅前行,为推动学科“提档升级”、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