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日)下午15:00,第462期“山东科学大讲堂”第3、4讲将在青岛天泰山举行。本次活动由山东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主办,山东天文学会、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承办,威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山东大学天文协会、天泰泰幸福协办。
本讲堂主题为“火星探秘”,主要内容为围绕我国近年来在火星与空间探索领域的前沿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巨大影响,邀请国内及省内著名科学专家与科普大咖,开展系列高级科普报告。
系列第3、4讲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刘勇研究员与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 杨林副研究员分别作题为:“中国的火星探索”与“太空观测之挑战”的主题科普报告,同时将在“山东天文学会”Bilibili视频号与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



“山东天文学会”微信视频号


报告题目:中国的火星探索。
报告人:刘勇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持人:陈耀 教授(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天文学会理事长)。
报告人简介:刘勇,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天科普大使、空间科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执行主任、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特约专家、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参与了我国和美国多个空间科学卫星工程项目,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等媒体科普活动。著有《深空探测器》、《国际空间站》等科普书籍。

报告题目:太空观测之挑战。
报告人:杨林 副研究员(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杨林,工学博士,副研究员。2014年7月进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工作,先后参与多项商业卫星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和国防科研重点工程项目。2019年10月调入山东大学,共同筹建创立小卫星实验室,目前正在主持包括国防项目、商业航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航天光学成像载荷设计、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微振动抑制、计算光谱等。。

报告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在太空观测?
人类在太空观测领域有哪些成就?
卫星看地面能看多清晰?
我国在太空观测领域有哪些探索?
太空观测的技术难点有哪些?
和您一起探索太空观测领域的挑战。
庆祝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一百周年!
192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于北京成立,至今已走过整整一个世纪,自此该日被确定为“中国天文日”。祝愿祖国的天文事业繁荣昌盛!


山东天文学会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
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