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今天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中国航天日”系列科普文章,带大家一同回顾中国航天的辉煌历史、展望中国航天的美好未来,同时为我国即将于今年开展的“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助威!
2020中国航天日海报
号外!!!
定了!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命名“天问一号”
火星,你好!
继月球探测任务命名为“嫦娥系列”后,今天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及任务标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
“天问”来源于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著,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断创新永无止境。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
“揽星九天”,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饱含动感、气韵流动,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这组意义深远的名称与图形标识,将承载着中国人航天强国的梦想,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前往未至、发现未知!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中国首次火星任务。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
火星,我们终于来啦!
我国计划于今年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择机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2011年我国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由于其搭载的俄罗斯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而“折戟沉沙”后,2016年1月11日,中国正式批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
“天问一号”计划实现对火星“绕”、“落”、“巡”一步到位,即环绕轨道器进行环绕遥测、着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巡视器(火星车)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将搭载用于火星全球遥感的相机、探测火星地下浅层结构的雷达等13台科学载荷,对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测器发射后飞行约7个月后(即2021年)将抵达火星,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探测器将实现环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着陆点初步定在火星北部低纬度靠近赤道的区域。巡视器(火星车)的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约92个地球日),设计重量约200多千克。
”天问一号“艺术图
中国火星车艺术图
火星概况与人类的火星探测
火星是距离地球较近的一颗类地行星,中国古称“荧惑”星,即“荧荧似火、离离乱惑”之意,西方称其为战神“玛尔斯Mars”(罗马神话)或“阿瑞斯”(希腊神话)。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约24h37m),公转周期约687天,距太阳2.3亿公里。而其直径仅为地球的一半,黄赤倾角25度,表面温度平均为-67度,有两颗天然卫星(火卫一Phobos,火卫二Deimos)。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为CO2及少量的氮氩氧,但非常稀薄(大气压仅为地球的不到1%),由于土壤含有大量氧化铁,故此呈红色。
人们对火星上是否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甚至“火星人”的问题一直以来很感兴趣,在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如“火星叔叔马丁”、“火星人入侵地球”等情节。而科学家发现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水迹”,证明火星在远古可能在表面存在过江河湖海。在火星的极区,也发现了存在季节性变化的冰盖,在CO2干冰层下可能有含量丰富的水冰存在!同时,火星赤道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20摄氏度!这些都为人类寻找火星生命,尤其是未来建立火星基地、甚至移民火星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火星可以说是人类开展太阳系深空探测中最“热门”的目标。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历史贯穿了整个人类航天史,在探测初期,面对不足三分之一的成功率,我们从未放弃!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海盗号在火星成功着陆探测,到本世纪初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的巨大成功,以及后续的“凤凰号”、“好奇号”、“洞察号”等的成功降落与探测,人类对火星的认识不断加深。美国近期也在实施火星2020(Mars 2020)火星探测计划,这个号称“好奇号pro”的“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火星科学实验室)将进一步了解火星的地质情况,寻找古代生命的迹象,并计划收集储存一些火星样品以备今后运回地球。
”好奇号“火星车
火星着陆器分布图
火星科学研究——山大在其中!
山东大学自2006年起开始建设行星科学方向,火星科学研究自彼时起开始发轫。从早期的火星硫酸盐模拟研究,到火星陨石、火星遥感、火星大气与表面环境模拟等研究,山大火星科学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止。到目前为止,山东大学行星科学团队已获得火星研究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6项,在EPSL、JGR、Icarus等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成功搭建了火星环境模拟科学实验舱(SDU-MEC, Mars Environmental Chamber)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系统(SDU-LIBS),用于在实验室中模拟火星环境条件下岩石矿物的光谱性质,辅助未来火星探测数据的科学解译。山大空间科学研究院相关教师入选了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织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先期研究团队”,正在为“天问一号”返回科学数据的研究分析作好准备。
山大行星环境模拟实验室(包含SDU-MEC和SDU-LIBS)
“天问一号”——发射倒计时!
2019年11月14日,在河北怀来进行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这也是我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中国火星探测器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现场
2020年3月10日,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充分验证了探测器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为任务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考虑到时间与经济成本和技术限制,最近的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最佳窗口期就是今年的7、8月间,错过了就要再等约26个月了(2年多的地球与火星的会合周期)。因此,让我们一起祝福与期待咱们的“天问一号”顺利发射并成功探测火星吧!
文末福利
2020年中国航天日主题宣传片
往期回顾
【“中国航天日”系列科普文章】东方红,卫星升!
【“中国航天日”系列科普文章】“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倒计时!